不能让“修改信访数据”成为生意

  • 作者:admin  点击:次 发布时间:2015-08-06 12:29

  • 日前,国家信访局原副局长许杰涉嫌受贿罪一案在北京市二中院召开庭前会议。审、诉、辩及案件被告人将确定一系列程序性问题。庭前会议不是法庭审理前的必经程序,涉案官员职务也远未到足以引起围观的程度。值得注意的是,公诉机关对许杰涉嫌罪名的描述,提及其在“2006年至2013年担任国家信访局副局长期间,单独或伙同他人,接受相关单位和个人的请托,在修改信访数据、处理信访事项、承揽业务等方面向他人提供帮助,先后接受他人给予的各项款物折合人民币550余万元”。

    涉嫌受贿不新鲜,但具体受贿的事由却足够让人吃惊,接受单位和个人请托为其“修改信访数据、处理信访事项”,一句话点破个中利害。什么是需要处理的信访事项,目前无从得知,但“修改信访数据”一项起码已经指向很清楚了。靠山吃山,信访局副局长来钱的渠道,也与信访有关,这是此前备受瞩目的“信访局窝案”所透露的重要信息。贪腐官员被查处,包括国家信访局前副局长、前处长以及前来挂职锻炼的工作人员在内的系列案件,体现了国家不避丑、勇于揭丑的决心,从被查处的贪腐案件中总结梳理问题所在,则是下一步尤其需要认真对待的方面。

    什么是信访?可能不需要展开说,但什么是“修改信访数据”,却需要好好说道说道。国家法律赋予公民通过来信来访的方式表达诉求,这是信访部门设置的依据所在,此前许多年,公民上访与地方政府部门截访俨然成为一个死循环,有了专业上访户,有了在上访过程中积累的新矛盾新诉求,也因此而诞生诸多制度的幽暗,专业的截访公司,运用现有可以用的强制措施对上访者施以各种惩罚和不当对待,或是这个领域已知的一些典型情况。“修改信访数据”则是那部分截访没截住的信访诉求,访民费尽艰辛进入国家信访局登记之后,“因为信访部门掌握着信访排名、通报批评的权力”而使得地方政府官员被迫采取各种手段,把已经挂了号的信访案件从电脑里消除掉,包括多年执行的信访排名制度,也使得年底地方信访排名有了修改数据的需求。

    一边是修改信访数据的需求,另一边是信访局相对缺少监督的信访数据修改权限,一拍即合,成就了一条权力寻租腐败的利益链。国家信访局来访接待司接待二处原处长孙盈科,此前因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4年6个月,法院查实,孙盈科为多省市的地方信访部门“减少当地在国家信访局登记的信访数量”提供帮助,多次非法收受相关人员给予的财物,数额特别巨大。“仅在检察机关指控的第一项罪名中,就有106名证人提供了证言,承认他们曾经请求孙盈科提供帮助,并且向孙盈科塞钱”。在触目惊心的涉案情形中,还要看到,为修改信访数据行贿的地方政府和官员,本身亦镶嵌在整个“信访-截访”链条之上。

    与信访系统的腐败窝案被查处几乎同步,国家信访体制启动相关改革,其中包括信访排名制度被废止,信访作为明面上的政绩压力或有减轻,但在地式的解决社会纠纷而不是掩盖,化解小矛盾而不是任由其积蓄,却依然是亟待求解的地方治理难题。正如有地方部门在起诉登记制改革后依然试图通过威胁起诉人撤诉等方式干扰诉讼一样,被取消的信访排名以及被查处的“信访销号”,也要警惕其以其他方式潜藏于无形的可能。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说,信访工作的首义,在于时刻把自己看成人民中的一员,把心贴近人民。涉嫌“信访销号”的贪腐官员被查处,便是直面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开始,启动对信访机制的重新梳理,包括涉诉涉法信访事项的分离,畅通信访、诉讼等多元公民诉求表达渠道,甚至起诉环节由审查制改为登记制,对公民合法表达诉求都有着积极意义。

    (来源:南方都市报)


  • QQ 咨询
  • 微信关注
  • 官方微博